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台灣救災 荷蘭防災

2010/11/5 林育慈
(本文於2010/11/5亦刊登於台達電低碳部落格)

刻的荷蘭,秋風冷冽帶著微雨,但地球另一端的台灣,今秋卻是多災多難。先是凡那比颱風帶來的瞬間大雨,六小時內重創北高雄;但大水才剛退去,接著秋颱梅姬又帶來破記錄的時雨量,非但讓半個宜蘭成為汪洋一片,蘇花公路114.5公里,更成為許多訪台遊客生命的終點站。

  五十多年前,鹿特丹南邊的三角洲地區,也曾經歷過一千多人喪生、七萬多人被迫離開家園的大災難。當時,鹿特丹內河漲水與北海大潮相遇,洪水氾濫,圩堤數百 處決口。為避免類似慘劇發生,荷蘭政府成立三角洲委員會,進行為期約四十年的大規模防洪建設,也成就荷蘭為世界上防洪水利工程最強的國家,委員會並於 1997年馬斯浪大壩完成之時功成身退。

 不過在2007年,因應氣候變遷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三角洲委員會再度成立,並於隔年提出目標年2100年,使全荷蘭免受氣候變遷威脅的指導綱領。

荷蘭防洪 萬年標準


  荷蘭歷史上有許多冬季的風暴潮及洪水引起的災害,雖然已進行須得海工程及三角洲工程等工程,全國的堤防安全標準,也提昇至海岸地區一萬年洪水頻率、或四千 年洪水頻率的超高標準,然而以泥沼為主的土地持續沈降(每百年平均約沈降10公分),加上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海平面上升及降雨頻率改變,預測到2050 年全國低於海平面的陸地面積將超過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這使得荷蘭面對更大、更不確定的災害威脅。

 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文件中,荷蘭向全世界揭櫫了兩項新的治水思維:

  第一,是不把水視為發展的限制因素。固然過多的水會造成水災;然而,水也是農業發展及支持都市、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除此之外,水本身還負有文化、遊憩、 交通等功能。因此,在水災議題的處理上,應該要兼顧到多目標的原則,而不是處理水患的單一議題。在這樣的思維下,產出了漂浮建築與新型態的滯洪池。

  第二,是與水共處的空間發展原則,亦即還空間於水。在河川及海岸地帶,本身就有環境風險,若尚未開發利用,就限制其發展,如此可避免更多風險暴露;同時也 可維持既有都市的緊密發展。而部分沿海岸及河岸的已發展區域,就要考量水文及水災的風險,必要時,政府會編列預算,採取徵收遷村的方式將這些有潛在危險的 地方讓出給水。

改變思維 與水共生


  鹿特丹能從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站起,成為世界主要海港及歐洲的門戶港,進而演進為輸出因應氣候變遷技術的城市,源自於國家水患不斷的歷史背景,也源自於治水思維的轉變。市政府成立獨立運作、且直屬市長的氣候變遷辦公室,就是在推動結合空間規劃、建築、防洪三位一體的創新調適策略。

 荷蘭從災變中,學得了教訓,並認真看待未來的氣候風險。這樣的經驗,也值得多災的台灣作為調適劇烈氣候變遷的參考。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鹿特丹 與水共存城市典範


月十九日凡那比颱風造成高雄市水災的十天後,我在鹿特丹世貿中心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大型國際研討會,會議名稱是「氣候變遷下的三角洲(Deltas in Times of Climate Change)」,會中邀請多位IPCC 2007年氣候變遷報告的分組主席與撰稿人參加,長期關心水資源管理與氣候變遷的荷蘭王子也蒞臨開幕式發表演講。

全球半數人口匯集三角洲
 會議名稱選定「三角洲」,並且選在鹿特丹,有其特殊意義。三角洲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海洋又連接內陸水脈,生物資源豐富,提供農漁業開發有利條件,若再加上氣候溫和,常常成為人口稠密與經濟發達地區,歷史上幾個文明發源地,都發跡於三角洲地區,例如尼羅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目前三角洲則匯集世界一半以上人口。

 然而,三角洲也因為人口越來越稠密,開發過度,帶來生態破壞及污染,加上氣候變遷衍生的海平面上升與降雨型態轉變威脅,使得位在三角洲其上的城市,無一不暴露日漸升高的災害風險中,包括洪水、地層下陷、鹽水入侵等等。

 此次研討會選在荷蘭鹿特丹舉辦,除了位在荷蘭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地理因素外,乃是因為鹿特丹堪稱當前被投資最多資金在發展氣候變遷調適的三角洲城市佼佼者,與水共存思維衍生出很多創意建築設計。

蓄洪浮屋 鹿特丹與水共存

 例如,在今年六月開幕的漂浮亭(Floating Pavilion),是隨水位上升且兼具特殊冷暖房設計的大型水泡型旗艦建築;再者,年底即將完工的市中心大型地下停車場新建計畫,則是利用下方斜坡空間連接雨污水道系統成為可蓄積一萬立方公尺水量的蓄洪池,換言之,鹿特丹已將危機化為轉機有系統地打造出一個安全的城市,是最佳展現氣候變遷調適實驗成果的櫥窗。

 會場除展示荷蘭政府傾全國之力推動的氣候變遷豐碩研究成果,也另闢一廳放映人與水與氣候變遷三者間愛恨情仇的電影,會後有九梯半天行程的參訪主題,帶領與會者親領荷蘭抗水、治水、與水共存各階段的建設成果。

 在這樣城市氛圍中舉辦研討會,除了想開發與強化科學、政策與相關業界的連結,並輸出荷蘭技術至國際間,也盼分享交換最新的氣候變遷研究與三角洲規劃;並促成知名世界三角洲城市簽署協議,強化彼此城市合作以及結盟。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詭譎陰陽不定 善變之至的荷蘭台夫特天氣

就著書桌,想著一天伏案亂讀,偶而透過書桌前一大片落地窗遠望校園裡的電機學院大樓、土木工程學院、綠房子對面的1984四樓連棟大樓。突然間,一小截彩虹慢慢地從右前方延展出來,趕緊照相,才過五分鐘,眼前又是一片烏雲掩映著遠遠的陽光,彩虹消失了。

要說荷蘭天氣善變,週六的今天就是明證。
先是半夜一陣狂雨,接著早晨疾風勁雨,過了一兩小時又出現誘人的陽光,到了下午風和日麗,四五點鐘,天色急轉變陰,傍晚又來陣陣如台灣輕度颱風的雨,才一會又雨停,於是晚上七點多,看著藍藍的天亮亮的雲,騎車去到ah買了麵包櫻桃,騎車騎一半,倏地又來一陣風雨。
回到綠房子兩面都是落地窗的邊間房間,將一週的蔬果食物安置妥當後,坐下來準備整理簡報稿時,遠方出現小小一截彩虹。
台灣已是炎熱的夏天,荷蘭台夫特卻仍冷洌如冬,十四度,得穿上後外套才能出門。
人說荷蘭天氣比女人善變,雖半嘲諷女人的特質,有著揶揄的口氣,這台夫特今兒個的天氣真是詭譎陰陽善變之至也。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馨香閱讀

網路資訊已然汪洋澎湃混亂
一位高中國文老師的部落格 以她的溫暖與細膩寫出一些生活小品
也篩選出古今寯永易讀的文章、詩詞
這兒可享受閱讀的馨香,進而想望生活的恬淡
好似在溫煦暖陽中 心靈沉澱平靜
http://blog.yam.com/user/gracecss.html
與好友分享之!!
Note: Above blog contains many elegant Chinese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ry works. Most of these works read very peaceful and quiet. Share with my friends!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台夫特大學圖書館


有興趣的人可看這個連結http://bbs.archi.sdnl.org/viewtopic.php?t=2326&start=15&sid=e0da92e24cf91c4a24bddf0eee0c3bc3
constructed in 1998
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於1998年完成台夫特科技大學圖書館
以地景設計將校園內草皮廣場與圖書館共構,書牆創造氛圍。玻璃帷幕外牆與圖書館內中心的透明圓錐體中空設計,引入自然光源節省能源,圓錐體頂部的天窗更能形成空氣對流。
漂浮的圓錐體閱覽空間成為整體建築的中心,藏書區設置在四周
圖書館出口面對Aula會議堂的餐廳窗戶,
會議堂這「野獸」恰巧和圖書館這「雨後春筍」相視而笑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認字中的小比 在地圖上發現的國家 猜猜看

以下各指哪些國家?
吉巴
諾肉瑞拉
巴拉哇
鳥拉哇

出題者  小比Andrew  99年5月  看過地圖後 很興奮地跟爸爸說 我有看到....這些國家ㄟ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齊豫 - 文生梵谷 - 繁星夜 - Starry Starry Night

小小的迷情

來吧! 來耽溺於這些照片中....http://picasaweb.google.com/home

3L - Lonely Low Land 在低地國的寂寞


當我要告訴妳我的心情時,這首歌好像敘述了一切:

脫下寂寞的高跟鞋 赤足踏上地球花園的小台階 這裡不是巴黎 東京 或紐約 我和我的孤獨 約在悄悄的 悄悄的午夜 走過了一長串的從前 好像看了一場 一場的煙火表演 絢麗迷亂 耀眼短暫 還來不及嘆息的時候 便已走得遙遠
脫下疲倦的高跟鞋 赤足踩上地球花園的小台階 我的夢想不在巴黎 東京 或紐約 我和我的孤獨 約在微涼的 微涼的九月

http://picasaweb.google.com/home